单相变频器上电时漏电保护器(漏保)跳闸,通常是由于回路存在漏电电流超过漏保额定动作值(常见 30mA)导致,需从设备绝缘、接线、漏保匹配等方面逐步排查,具体解决方法如下:
一、排查漏电原因
1. 变频器自身绝缘问题
检查变频器内部漏电:断开变频器与外部负载(电机)的连接,仅给变频器上电(确保输入接线正确)。若此时漏保仍跳闸,说明漏电点在变频器内部(如模块损坏、电容击穿、内部受潮或灰尘过多导致爬电)。
处理:断电后用万用表 “兆欧档” 测量变频器输入端子(L/N)与外壳的绝缘电阻,正常应≥5MΩ。若阻值过低,需开盖清理灰尘、烘干受潮部件;若绝缘损坏,需维修或更换变频器。
变频器高频干扰导致误跳闸:变频器工作时通过载波调制产生高频谐波,可能通过接地回路形成漏电流(尤其非屏蔽线或接地不良时),导致漏保误动作(漏保对高频电流敏感)。
特征:空载上电可能不跳闸,带载后跳闸;或偶尔跳闸,无规律。
2. 外部接线与负载问题
电机或电缆漏电:断开变频器输出端(U/V/W),单独给变频器上电。若不跳闸,再单独检测电机和电缆:
用兆欧表测电机绕组与外壳绝缘(≥0.5MΩ),电缆绝缘(≥1MΩ),若阻值过低,需修复电机(烘干、换绕组)或更换电缆。
检查电机接线是否破损,电缆是否与金属外壳摩擦破皮,导致接地漏电。
接线错误:
输入线(L/N)与输出线(U/V/W)接反:会导致变频器内部短路,瞬间触发漏保跳闸(同时可能烧毁变频器)。
地线(PE)虚接或与零线(N)混接:地线接触不良会使漏电流无法有效释放,零线与地线共用可能导致回路杂散电流超过漏保阈值。
3. 漏电保护器匹配问题
漏保额定电流过小:变频器启动瞬间有冲击电流(约为额定电流的 1.5~2 倍),若漏保额定电流(如 10A)小于变频器最大电流,可能误跳闸。
解决:更换与变频器额定电流匹配的漏保(建议漏保电流为变频器额定电流的 1.2~1.5 倍)。
漏保类型不适用:普通漏电保护器对高频漏电流(变频器产生)敏感,易误动作。
解决:更换为 “抗谐波型漏电保护器”(如带滤波功能的漏保),或适当提高漏保动作电流(如从 30mA 增至 50mA,需确保安全前提下)。
二、针对性解决措施
处理绝缘问题
清理变频器内部灰尘、油污,检查电容、模块是否鼓包、漏液,更换损坏元件。
电机受潮时,用烘干设备(如热风枪)干燥绕组,确保绝缘电阻达标。
优化接线与接地
严格区分输入(L/N)与输出(U/V/W)接线,避免接反;电机电缆使用屏蔽线,屏蔽层单端接地(接变频器 PE 端),减少高频干扰。
单独设置可靠接地:变频器外壳、电机外壳分别通过独立地线接入接地网,接地电阻≤4Ω,避免共用零线或地线。
更换合适的漏保
选用 “延时型” 或 “抗干扰型” 漏电保护器(如三菱、施耐德的电机专用漏保),降低高频谐波导致的误动作。
若负载为小功率电机(如≤1.5kW),可尝试暂时断开漏保测试(仅用于排查,长期使用需符合安全规范),确认是否为漏保误动作。
抑制高频漏电流
在变频器输入侧加装滤波器(如 EMC 滤波器),吸收高频谐波,减少漏电流。
缩短电机电缆长度(越长漏电流越大),必要时在输出侧加装电抗器。
三、安全注意事项
排查时必须断电操作,电容放电后再检测(变频器内部电容可能存电,需短接 L/N 放电)。
若怀疑变频器内部故障,切勿反复上电,避免扩大损坏。
接地必须符合电气规范,禁止为避免跳闸而拆除漏保(漏保是安全保护装置,缺一相供电等情况可能导致触电风险)。
通过以上步骤,可逐步定位漏电点并解决跳闸问题。若自行排查无果,建议联系变频器厂家售后检测设备内部是否存在隐性故障(如模块绝缘老化)。

